1. 山水国画入门作品
在学习国画时,最好先学习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素描:学习绘制基本的线条、形状和结构,掌握构图、透视等基本技巧。这将有助于你在后续的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国画的技法。2. 墨:学习运用毛笔和墨汁进行绘画,掌握墨的不同浓度和笔触的运用。这是国画的基本工具和材料,也是表现笔墨特色的重要方面。3. 水墨花鸟:学习绘制花鸟,这是国画中常见的主题之一。通过绘制花鸟作品,可以锻炼笔触和构图的能力,培养对自然界的观察力和审美意识。4. 山水画:学习绘制山水画,这是国画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绘制山水作品,可以学习山水的构图规则、墨色的运用以及表达自然景色的技巧。5. 人物画:学习绘制人物画,这是国画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学习绘制人物,可以锻炼人物形象的把握和表达能力,掌握线条的灵活运用和人物形态的表现方法。总之,国画入门应先从基础素描、墨的运用和常见主题如花鸟、山水、人物等学起,逐步提升技巧和表现能力。
2. 山水国画画法
、勾线,分出主次,概括勾线
2、皴擦,补充骨架,表现脉络
3、点染,丰富层次,补充画面
4、调整,添加细节,画眼留白
5、着色,渲染铺设,锦上添花
3. 山水国画山水国画
山水画,简称“山水画”。中国画的一种。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
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有景有情,是作者把大自然的美景融入自己的感情通过艺术的手法表达出来的山水画艺术。
中国艺术在审美的主客观关系上过分地强调感官刺激和理性分析(概念),更强调主客观的和谐交融,审美要求和民族个性有关,审美方式较习惯于细细品读,潜移默化地体会个中情致。
4. 山水国画入门作品欣赏
如果是说画名的话,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应该符合你的要求的。 即是山水画,又是描绘他当时的家乡景色,构图也不算复杂,而且以披麻皴为主,非常适合初学.
5. 山水画(国画)
山水画顾名思义就是有山有水啊。山水画是以描绘山川等自然景物为主题的绘画,山给人静态地美感,而水则给人以动态的美感,
山水画中的水并没有固定的形状,而是要依据山势来描绘,所以想要表现出动态水首先要画山石的形态结构,在根据山体来描绘水的动态,先在左右两侧画上两块岩石,留空处即为山泉口。单独表现泉水的山水画作品要合理安排好视觉中心,就是说在画面结构中心的区域,在视觉中心的范围画水,水必然在构图中占有主导地位,主题明确突出。
6. 山水国画步骤图
在魏、晋、南北朝已逐渐发展,但仍附属于人物画,作为背景的居多;隋唐始独立,如展子虔的设色山水,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王维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泼墨山水等。五代、北宋山水画大兴,作者纷起,如荆浩、关仝、李成、董源、巨然、范宽、许道宁、燕文贵、宋迪、王诜、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赵伯驹、赵伯骕的青绿山水,南北竞辉,达到高峰。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
元代山水画趋向写意,以虚带实,侧重笔墨神韵,开创新风;明清及近代,续有发展,亦出新貌。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传统分法有水墨、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淡彩等形式。
到了李思训、王维、张等便较为完善了山水画的画理、画法,章法(构图)逐渐形成了中国山水画的面貌。五代的荆浩、关同更有新的创新,一流陈规旧习。出现了新的局面。到了宋代,董源、范宽、李成三家鼎立,前无古人。山水画法达到了几乎完美的境界。
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称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就已逐渐发展,但仍附属于人物画,作为背景的居多;隋唐开始独立,如展子虔的设色山水,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王维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泼墨山水等。
7. 山水国画入门作品大全
元 倪瓒《雨后空林图》 立轴 纸本 设色 纵63.5厘米 横37.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 范宽《溪山行旅图》,206.3×103.3cm, 绢本水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 王蒙《铜官山》
清 龚贤 《石梁飞瀑图》 立轴 纸本
清 蓝瑛《桃花渔隐》
明 沈周 《庐山高图》
以上几幅,皆是各朝各代绘画大师的著作。
其实还有很多很多很多。
8. 山水国画初学入门画法
画家的功力与巧思往往体现在构图变化上,根据前辈画家归纳, 大体有五种构图程式:
之”字构图法: 景物的造型曲折多姿,彼此的关系呼应紧密,从而使主体部分呈现“虎踞龙盘”.似的趋势。这在山峦造型时特别要注重“龙脉”
即山峦的走势趋向的体现。
“甲”字构图法:画面的重点景物在上部,给人以兀然下压之势。
“由”字构图法: 景物的重点在画面下部,令人有岿然 不动之感。
则”字构图法:景物的重点在画面的左边,与右边的景物要大小呼应。
须”字构图法:景物的重点在画面的右边,要与左边的景物轻重相称。
这五种方法完全可以结合起来,关键在于要处理好景物的实处与云烟空白的虚处之间的关系,虚实相生会使构图变化无穷。
成熟的山水画家往往涉笔成景,笔下未必确指某山某水。所谓“胸中有丘壑”,就是在学古与写生的基础上能随意生发。尤其在画山峦时,灵活、自然地重复运用大小、高低、方圆、尖钝、刚柔、斜正、横直、穿插、掩映等方法,再以“龙脉”贯其间,无论是直幅的,还是横幅的,其山峦造型都会丰富多姿。
在勾勒好的山峦大轮廓中加上横、直、斜不同变化的线条,更加丰富了山峦的造型和质感,这就是从最简单的角度来理解的“皴法”当然,有时可以连勾带敏或把勾、皴、擦、染、点一气呵成,在墨色的干,湿、浓、淡的变化中,山峦的气韵和变化就更有魅力了。
这里介绍的五种构图法,是最基本、最简单的构图程式,大体上是一个“开合”的场面,也可以说,仅仅是人们视野所及的范围。
如果要描绘百步九折的层峦叠嶂和绵延百里的山川胜概,这样的构图程式无疑显得容量狭小了,必须有能力在直幅或横幅中组织两个、三个或若干个“开合”的景物,才能为观赏者展示视野所不能及的地方。这既是透视“三远法”的综合运用,也是五种构图法的结合运用,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有相当难度的,这里就不详细说明了。但平时多看古今山水大师创作的《层峦叠嶂图》、《千里江山图》等巨作,是会有启发的。
9. 山水国画欣赏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国画研究方面的专家,打开一幅画就能讲出这幅画是南宗或者北宗,运用了哪些皴法,学习借鉴了历史上的哪位画家。那么,专家是依据什么做出如此快速的判断呢?
中国山水画传承历史悠久,在山水画里的南北分宗论是明清时期绘画理论中的重要思想,南北宗论的提出者与最有力的推动者之一是晚明著名画家、美术鉴赏家和理论家董其昌。董其昌以禅宗的南北分宗比喻山水画的流派分野,将山水画的发展史截为两派,影响深远,延续至今。
北宗更适合表现北方风骨峻嶒、高山大水、石质坚硬的自然景色,这也是南方和北方自然景色造成的。我们在看到一幅传统山水画时,如果画的是高大的山川,用笔方刚谨严,山石奇峭突兀,我们就可以初步判断为这是北宗山水。如马远的作品《踏歌图轴》。
南宋 马远 《踏歌图轴》
南宗山水则表现的是多土而植被茂密的山体,山体圆柔,多丘陵缓坡和平缓的水面,整幅画以用线造型为主,我们就可以初步判断为这是南宗山水。如董源的作品《龙宿郊民图》。
五代 董源 《龙宿郊民图》
是否能从两幅画中找到感觉呢?北宗山水方刚硬朗,南宗山水圆柔和缓。记住这一特点,我们就可以对南北山水的分宗进行初步判断了。
但要注意的是,南北宗所称的“南”与“北”,并不完全是指的画家所生活的地区,被划到“北宗”行列中的马远、夏圭、刘松年、赵伯驹、戴进、吴伟、蒋嵩等都是南方人;而被划到“南宗”行列中的赵幹、关仝、李成,包括南宗开山祖师王维等都是北方人。
美术史当中一直有“尊南贬北”的声音,其中将山水画分为南北宗的董其昌,他本人也是站在南宗山水这边的,他认为南宗山水的成就要高于北宗。陈继儒也在《偃曝余谈》中谈到:“山水画自唐始变,盖有两宗:李思训、王维是也。李之传为宋王诜、郭熙、张择端、赵伯驹、伯骕,以及于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皆李派。王之传为荆浩、关仝、李成、李公麟、范宽、董源、巨然,以及于燕肃、赵令穰、元四大家皆王派。李派板细无士气,王派虚和萧散”。这里提到的李派就是指北宗山水,王派是指南宗山水。
此外,从技法上,北宗山水多使用以斧劈皴为主的皴法,使用斧劈皴法的典型代表作品如李唐的《万壑松风图》。
南宋 李唐 《万壑松风图》
南宗山水则多使用披麻皴为主的皴法,使用披麻皴法的典型代表作品如董源的《潇湘图》。
五代 董源 《潇湘图》
如果仔细观察,北宗山水中的树木都是干干净净的,而南宗山水中的树木枝干上多藤蔓等植物。这也是辅助判断南北宗山水的一个方法
10. 山水国画写意作品
国画入门选择山水或者花鸟都可以的,因为它们画理和技法都是相通的,用墨用色,用笔都讲究虚实浓淡,构图原理都是有相通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