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篆书入门字帖
书法艺术很难说
哪个最好,
只能说相比较
篆书大家公认好的字帖
有《石鼓文》
邓石如《白氏草堂》,通篇气息醇和,笔画圆润,线条张弛有度,结体匀称而不失灵动,通篇布局合理,浑然天成,古朴典雅,是习篆书之名帖。
秦朝李斯作品
大篆,还可以临《大盂鼎》、《毛公鼎》、《散氏盘》、《号季子白盘》,《石鼓文》为石刻之祖,气势古朴。
小篆,有“玉箸篆”,或称“铁线篆”,是“二李”风格的,线条圆润,运笔匀平,使转流畅,一以贯之。有《泰山刻石》、《琅琊刻石》可临习。往后的就是篆书复兴时出现的邓石如,以隶入篆,较跌宕,活泼。《白氏草堂记》可做范本。
每个人的审美观点不一样,对线条的感觉也不一样,你可以都看看,找到自己有感觉的,最喜欢的去练习
我个人很喜欢吴昌硕的心经(图一)。喜欢临摹他的这个字帖。
2. 篆书入门字帖图片
篆书入门。识篆和写篆阶段。一般要学多久,要看学者的悟性了。
先来谈谈识篆。篆书是古文字,是我们的祖先在汉代以前通用的文字。篆书可分为大篆与小篆。先秦古文字为大篆,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后的篆书为小篆。识篆可从小篆开始。因为小篆的偏旁部首与我们现在通用文字的繁体偏旁部首是一致的。可以说只要我们了解和掌握了篆字偏旁部首,那么,百分之九十五的现行汉字都可以写成小篆了。当然,还有百分之五的篆字字形是要死记硬背的。
篆书在写法上有两个要点:一是笔法,二是字法。首先要选择一本篆书字帖来临摹练习篆书的笔法与字法。
篆书在笔法上以中锋用笔为主,辅以提按与捻管。二李(李斯、李阳冰)篆书笔法的起、收笔为圆起圆收法,行笔为平移法,转笔用捻管法。清代邓石如开创以隶书笔法入篆书,篆书的起、收笔与行笔、转笔都引入了提按的笔法,增强了篆书笔法的书写性。之后吴昌硕、吴让之、赵之谦、徐三庚、齐白石等篆书名家辈出。
3. 篆书入门字帖推荐
一般初学建议从小篆或者隶书入手,小篆就从峄山碑入手,隶书就从礼器碑入手!
4. 初学篆书入门字帖
篆书入门字帖峄山铭更合适,峄山碑是秦统一后书同文的小篆规范文字,中锋用笔,点画厚实圆润,布白匀称,字呈长方形,是初学篆书的最佳范本经典字帖,如学好素小篆峄山碑,当为学篆书打下扎实基础,之后再学大篆遊刃有余,顺理成章,可大有收获
5. 篆书入门字帖峄山碑
这个视练习阶段和练习人水平而定,如是初学者,最好先练习10–15厘米的字,然后有了对篆书一定的理解,掌握了包括了笔法、笔顺、中宫大小等细节后,可以开始向掌握形与神搭配的层次练习,学写8–9厘米左右的字。如是有一定基础的书法爱好者,可以直接练习8–9厘米左右的字。
书法讲究写出来后具备古风古韵,能从字中看出时代,这样就要求练习者最后需要定与原帖大小差不多的字,《峄山碑》原字大小在8–9厘米左右,为瘦高型,宽高比大约为1:1.5–1.7的字,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真正把篆书练习好要遵循古法,把庄重、圆润、古朴等意境融入其中,提高就要快一些。
6. 篆书入门字帖电子版
篆体字帖清代邓石如的最好。理由是它是墨迹本,字口清晰,便于初学。
二是邓石如是清代碑派大家,篆书是秦代后第一大家。
7. 篆书入门字帖邓石如
邓石如以筚路蓝缕之功,开创小篆苍茫浑厚之境。
吴昌硕用邓法于石鼓,把四平八稳的石鼓改造成上下错落,恣肆沉雄。并将邓法与石鼓相合,扩容于小篆,金文,成其凝炼遒劲,笔势奔腾,朴拙老辣,苍茫雄浑之风。
总之,邓吴同为百代宗师,一承前启后,一发扬光广大。
8. 篆书入门字帖有哪些
吴让之,邓石如,吴昌硕的篆书,写的好,可以找一些他们的字帖来临摹。
如果想全面学习篆书,推荐以下篆书临本:
金文(大篆):散氏盘 毛公鼎 虢季子白盘 侯马盟书 石鼓文 。
小篆:琅琊台刻石 泰山刻石 峄山刻石。
一、篆书介绍: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
二、代表人物:
小篆的鼻祖,李斯,字通古,战国时代上蔡人(今河南上蔡县)。后做了秦相,整理制定了秦代的标准书体小篆。现存于西安碑林的《峄山碑》,系宋代摹刻。所书的刻石多已毁没,存世的原石仅两块。相传秦代金、石刻文都出自李斯之手。百废待兴,因此秦国有众所周知的七个同一,其中文字长短常重要的一项,而李斯的小篆便是在秦国原有篆书基础上统一八国文字的结晶。金刻有权、量、诏版,石刻有峄山、泰山、琅琊台、之罘、碣石、会稽。因而秦代书法最闻名的便是以秦小篆书体所书之刻石文字。李斯所处的秦代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将战国时期的混乱局面一扫而平。李斯后为赵高所诬,腰斩于咸阳,时年约七十岁。端庄、凝重乃至有几分肃穆之感的秦刻石,向我们揭示出当年在中心集权独裁统治下秦帝国的概况。统一后的秦国强盛异常,表现在书体文字中也必定与之相适应。但书法大家、引碑入草开创者、北京大学教授李志敏先生认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对当时的社会进步有积极意义,但未必有利于书法艺术的发展。
三、篆书的演变:大篆,从汉代以来,一般人都认为是周宣王(公元前827年)时太史籀所造。如汉书艺文志载史籀十五篇,班固注:“周宣王太史作大篆十五篇。”许慎 也说:“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古文或异者,也就是太史籀就古文加以增损而成,故大篆又称为“籀文”。因此后人都认为大篆是古文之后的一种形体了。
9. 篆书入门字帖哪个版本更合适
学习篆书时,可以从《说文解字》入手。《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字典,其中收录了大量篆书字形,并附有详细的解释和注释。这本字帖可以帮助初学者了解篆书的基本构造和笔画特点。
另外,还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篆书碑帖,如《王羲之兰亭集序》、《颜真卿祭侄文稿》等,这些碑帖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学习参考价值,可以帮助提高篆书的书写技巧和审美水平。总之,选择适合自己水平和兴趣的字帖,坚持练习和研究,才能逐渐掌握篆书的精髓。
10. 篆书入门字帖古诗
带有字谜的古诗:
南歌子词二首 / 新添声杨柳枝词 [ 唐·温庭筠 ]
一尺深红蒙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对联
1、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 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题(蹄)
2、因荷而得藕,(因何而得偶) 有杏不须梅,(有幸不须媒)